“我们在桃园干活,每天有80元的收入。”村民崔永花说。
据悉,黑水镇“桃梨欢喜”农业示范园地处乌江之畔、青山之中,占地3000余亩,距县城13公里,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和地域优势。2019年以来,在中国五矿集团定点帮扶下,该镇以“桃梨产业为基础、乡村休闲与自然野游为核心、地域文化为抓手”,聚焦“生态农业体验、回归田园生活”,打造特色休闲农业示范园。
目前,园区已形成桃产业400亩、梨产业800亩,有蟠桃、黄金蜜桃、白如玉等12个桃品种,秋月、红玛瑙、黄花梨等6个梨品种。
“通过种桃,黑水镇村民增强了致富信心,这也是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。”基地技术人员田世富告诉记者,每年基地上桃树采摘结束后,都要及时进行剪枝压枝,确保养分消耗降到最少。
据了解,黑水镇“桃梨欢喜”农业示范园2022年产桃40多万斤、产值350多万元,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近70多万元、群众增收近140万元。
新华全媒+·新春走基层丨当“找北”遇上极寒——“中国北极”热腾腾的“冷资源”******
1月10日,游客在漠河市北极村北字广场游玩。
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
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
1月10日,在漠河市北极村,游客乘坐马拉爬犁。
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
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
这是1月8日拍摄的漠河市北极村的清晨景象(无人机照片)。
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
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
这是1月7日拍摄的漠河市北极村冰雪童话世界夜景(无人机照片)。
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
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
1月7日,游客在北极村冰雪童话世界内游玩。
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
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
1月7日,游客在漠河市北极村冰雪童话世界内游玩。
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
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
1月7日,游客在漠河市北极村滑雪场内体验滑雪。
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
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
1月7日,游客在漠河市北极村滑雪场内体验滑雪。
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
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
1月7日,漠河市北极村民宿经营者史瑞娟在打扫门前卫生。
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
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
1月7日,出站的游客在漠河火车站外拍照留念。
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
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
1月7日,游客在漠河市北极村冰雪童话世界内游玩。
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
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